焦点

首页 · 焦点 · 正文
可持续化工与未来
2021-03-16

12月4日,第二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之“可持续化工与未来”分论坛成功在线举行。论坛邀请了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Lorenz T. BIEGLER教授,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和分析科学系主任Lev SARKISOV教授,清华大学探微书院院长、化工系刘铮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化学生命科学研究所Takeo YAMAGUCHI教授,巴西科学院院士、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Romildo Dias TOLEDO FILHO教授为论坛做主题报告,邀请韩国工程院院士、韩国延世大学IL Moon教授参与会议讨论,国内各高校化工工程教育领域专家教授、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及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留学生约200人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赵劲松教授、Lorenz T. BIEGLER教授和刘铮教授共同主持。

 

 


Lorenz T. BIEGLER教授(一排左)、巩金龙教授(一排右)、
Lev SARKISOV教授(二排左)、刘铮教授(二排右)、
Takeo YAMAGUCHI教授(三排左)、Romildo Dias TOLEDO FILHO教授(三排右)做主题报告

  在主题报告环节,Lorenz T. BIEGLER教授详细阐述了运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等平台工具,通过建模和算法进行化工流程优化,提供可持续的决策方案,以达到大幅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他认为对于可持续的化学工程,从模拟到优化的过程非常重要;而在工程教育中,课程设计、计算机化对于流程优化的应用潜力巨大。巩金龙教授从新工科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中国新工科教育实践探索以及未来化工教育改革和创新三个方面分享了天津大学在新工科建设方面的思考,重点介绍了校、院、专业三级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模式和项目制教学,并以天津大学在智慧化工方面的前期探索和实践为例展示了新工科建设的初步成效。Lev SARKISOV教授分享了他对于后疫情时代化工教育、甚至大学教育模式的思考,他通过对比线上与线下教育的特点、化工工程的传统模式与创新性、在校所学习与实际应用、以及职业选择等,引发了听众对于大学教育多面性及关注点的思考。刘铮教授介绍了“强基计划”背景下清华大学探微书院的双学位模式和导师制等育人模式,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挑战,分享了清华大学化工系本科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刘铮老师最后还以多个实例阐述了他对可持续的理解:文明的延续和以关爱为出发点的社会服务。Takeo YAMAGUCHI教授向听众介绍了可持续发展中的三大挑战:全球变暖、老龄化和水资源危机,以燃料电池为例,展示了他们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科技攻关行动和人才培养模式。 Romildo Dias TOLEDO FILHO教授向大家传达了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研究创新,强调教学实践融合。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跨国合作,共同开展多领域研究,推动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 展;通过教育和分享,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IL Moon教授(左)参与自由讨论、与会嘉宾(右)参与自由讨论


  在讨论环节中,嘉宾和听众互动积极踊跃。首先IL Moon教授对各个主题报告进行了点评,他提到疫情所引发的很多改变,未来我们要重新将重点放在能源问题上,但是又要学习和传授新概念、新技术,与时俱进。随后,与会者就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较少碳排放,如何更好地结合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而优化未来教学模式,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将在校学习与工程实践更好地结合,在全方位培养过程中什么是更应该关注的、什么是可以去掉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是由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第一届论坛在2018年召开。论坛旨在汇集全球工程教育、工程科技和工程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杰出领袖,共同研讨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世界工程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本届论坛共设立水环境与水生态,气候变化与蓝天行动,可持续技术与全球协作,气候、环境与健康,面向工程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可持续化工与未来6个议题,其中“可持续化工与未来”分论坛由清华大学化工系和中国化工学会共同承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化工系工物馆   邮编:100084
Email:chemeng@tsinghua.edu.cn

Copyright © 2020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