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活动 · 本科生学生生活 · 正文
集中主题团日
2016-09-18

2016年9月18日,为庆祝化工系建系70周年,系团委组织全系开展了“传承精粹七十载,从我做起正青春”集中主题团日活动。全系有12个支部参与,活动特别邀请了8位我系资深教授,10位本科生辅导员作为嘉宾,与同学一起重温院系历史、探讨青年责任、畅谈化工发展。

重温院系历史

Ø 回顾那年712,紫荆花开永留香

——化43团支部

历史回顾:

“712”项目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清华大学化工系在汪家鼎和滕藤领导下完成的一项用溶剂萃取法进行核燃料后处理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712”是当时的项目代号。

化43团支部邀请到了参与“712”项目研究工作的李洲教授。李洲教授已经八十岁高龄,回顾起当年往事依然十分动情。他讲到: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将233名专家全部撤走,并带走了许多重要的资料。现在看来,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采用苏联的沉淀法,工厂建成后将很难运行,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而我们在此后完全放弃了沉淀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萃取法的研究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清华大学的汪家鼎、滕藤等教师主动出击,担负起这一重要的任务。“712”项目更像是“踢足球的临门一脚”,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辅助研究工作。谈到“712”项目成功原因,李洲教授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事业心,不论是对国家、对人民还是对自己都要有责任感,当年教授们将国家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勇担责任,努力拼搏。李洲教授寄语学生们:年轻人要有远大抱负,也要脚踏实地,不断开阔视野、勇于创新。他希望学生们在化工领域不断开拓,做出新的贡献。

李洲教授与化43支部学生讨论

Ø 追溯时代口号,重拾从我做起

——化41团支部

历史回顾:

1979年,清华大学化工系77级化72团支部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吹响了时代的号角,鼓舞无数青年勤奋务实,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化41团支部邀请到了化72团支部成员,来自我系膜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的李继定教授。当问到为何会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时,李继定教授说:当时国家已动乱十多年了,我们不能再折腾了;我们同龄人是如此之多,而能上大学的又是如此之少,能上清华大学这样好大学的更是少之又少,我们是幸运的,同时我们的责任也很大。(我们认为)不要纠缠过去了,关键是把握好现在和将来,否则的话,我们的后辈也要责怪我们的。当时同学们的情绪都比较激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就这样提出来了。口号一经提出,各大报纸竞相登载。巨大的社会影响让大家始料不及,这个口号在当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李继定教授补充说道:现在就是青少年最好的时光,希望大家抓住美好时光,实干兴国。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清华人要敢为人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永不过时。

李继定教授与化41支部学生讨论

Ø 共话院系历史,保持科研热枕

——分4团支部

分4团支部邀请到了反应工程实验室的汪展文教授。汪展文教授是我系原党委书记,他带着学生们共同回顾了院系近些年的发展和系所的变革历程。汪展文教授寄语学生们:现在大家马上就正要从大二进入大三,每个进入清华大学的同学,都想做出一番事业,可是怎么才能做出来呢,非常重要的一点,一定要保持对自己的专业的好奇心,对自己从事的研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我们以后能够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么好奇心来源于哪儿,有的时候来自于自身,但更多的时候来自于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汪展文教授与分4支部学生讨论

探讨青年责任

Ø 从PX词条保卫战看化工人的责任

——化51团支部

2014年4月,百度百科“PX”词条上演了一场“词条保卫战”。在国内一芳烃项目引发风波的当口,有网友将PX词条释义中的“低毒”篡改为“剧毒”,以清华化工系学生为主的学院派昼夜捍卫词条的“低毒”属性。经过120小时的战斗,双方反复修改词条36次,最终词条被锁定在“低毒”。

化51团支部邀请了PX词条保卫战团队中的两名成员,化工系辅导员蔡达理和毕啸天,和学生共同探讨化工人的责任意识。

辅导员们和学生一起回顾了PX词条保卫战的过程,进而与大家交流化工人的责任这一话题。他们讲到,责任其实是很不好谈的。对于本科生而言,阅历的缺乏和世界观方法论的缺陷很容易使之陷入空谈责任的误区。本科是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大家应当在本科学习的时候打下化工学科的扎实基础,形成坚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多关注社会民生,切不可脱离社会实际。

毕导还和大家分享了PX词条保卫战之外的经历,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谈了各方利益的角力以及责任的内涵。他建议学生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看待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要多多思考、勇担责任。

蔡达理和毕啸天与化51支部学生合影

Ø 实践出真知,创新铸未来

——化52团支部

9月10日上午,刘延东总理在参观化工系时,聆听了2016年化工系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果报告,并题词“实践出真知,创新铸未来”,鼓励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更好地践行青年责任。

化52支部的学生们在主题团日上回顾了自己刚刚参加过的暑期实践,很多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实践收获,并邀请团委实践副书记朱其盛参加团日,分享他6次参与社会实践的感悟,介绍我系社会实践工作的传统和经验。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对于同学认识社会是很有帮助的,能够克服进入社会的阻碍。大家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践行青年责任。

化52支部学生合影

在相邻教室的团日上,分5团支部同学围绕“我国是否应该兴建大型粒子对撞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进而展望了我国大型科技工程事业的发展。

分5支部学生合影

化53支部同学围绕“南海仲裁案”,和辅导员一起,从多个国家的视角分析这场闹剧之后的大国博弈,最后从青年人的责任感出发,引导同学理智爱国。

化53

畅谈化工发展

Ø 全面认识化工,保持科研热枕

——化42团支部

化42团支部邀请到了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的何小荣教授,以及自己的班主任、反应工程实验室的罗国华老师,一起畅谈化工发展。

何小荣教授讲到:化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化工往往被同“高温高压有毒”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化工又掌握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国家的科学研究更离不开的化工。前几天发射的‘天宫二号’需要化工,生物学的制药业离不开化工的制备方法。那怎么解决弊端发扬优点呢?只有看你们这一代人了,这是你们的责任!

何小荣教授建议学生们利用现在的年轻时光,好好学习化工系的专业课程,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热爱化工,可以为之奋斗终生。“化工还有好多好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它涉及面很广,包含门类很多,值得花一辈子去研究”。

何小荣老师、罗国华老师与化42支部学生合影

Ø 不忘初心,共建美丽化工

——化62团支部

《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系列科普片及配套科普书,是经过精心策划,为高中生和大一新生专门编写的科普读物。我系金涌院士担任总策划和主编,联合全国43位院士共同倡议,清华化工系教师组成项目团队,数十名教师和研究生直接参加编辑。

化62支部邀请到了生物化工研究所的杨基础教授。杨基础教授是系列科普作品《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的执行主编,他系统地回顾了这套科普读物的制作初衷和制作过程,给学生们介绍了很多未来化工发展的新兴领域,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

杨基础教授鼓励同学们,化工的发展领域非常广阔,不要以为化工已经步入夕阳,许多世界前沿的发展课题都有化工系的学子的身影。同时杨教授也告诫同学们要广泛涉猎,除了化工本专业的内容之外,也要对生物等领域加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化工学子的需求。最后杨基础教授寄语同学们:要有一个坚守化工人的职业道德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化工学生。

杨基础教授和化62支部同学合影

Ø 爱祖国·爱清华·爱化工

——化63团支部

分6支部邀请到了生物化工研究所的丁富新教授。丁富新教授观看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展示,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丁富新教授告诉同学们:要爱祖国,如今中国在教育,商业,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方面已经飞速发展,一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过美国,呼吁大家为自己国家感到自豪。要爱清华,清华环境好,教师同学人品好,相互帮助,共同学习;清华的学生能力强,知识不仅限于自己的专业,通常全面发展,工作态度特别严谨认真。要爱化工,化工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人人离不开化工。

最后,丁富新教授还动情地说道:“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选择清华,选择清华化工。我们的国家需要化工,更需要你们去发展,去创造”。

丁富新教授观看化63支部同学展示

Ø 广泛涉猎,全面发展

——化61团支部

化61支部邀请到了生物化工研究所的沈忠耀教授。沈忠耀教授和同学们介绍了我系生物化工的发展历程,更和同学们畅谈了大学生活。

沈老师说讲到,大学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专业,而是学习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多领域的交叉、专业的调换,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沈老师就是一位从大学到工作后,频繁变化学习、研究方向,而在各个领域都做得很好的范例。

对于大一学生,沈老师说,需要广泛涉猎,创新多半发生在学科交叉领域,广泛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发展。结合自身经历,他寄语青年学生:在清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的准则。

沈忠耀教授和化61支部同学交流

Ø 畅谈高分子——分6团支部

分6支部邀请到了膜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的陈翠仙教授。陈翠仙教授是国家发明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在渗透汽化膜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绩。陈翠仙教授带着同学回顾了我系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历程。

在团日最后,陈翠仙教授告诉同学们:

1.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未知的动力;

2.要敢于实践,抓取机会;

3.搞科研要出成果要耐得住寂寞;

4.要有团队精神,要学会在社会上交流,好的班集体让大家受益终身。

陈翠仙教授和分6支部同学畅谈高分子

短短一个下午,我系的集中主题团日在激昂的团歌声中开始,在满满的收获中结束。同学们在不舍地告别了老教师之余,更被老教师们身上对祖国的热爱、对清华的热爱、对化工事业的热爱所感染。

主题团日结束了,但学生们对学业、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仍在进行。化工系,有着太多令人感怀的关荣故事,更有着充满希望的光明未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化工系工物馆   邮编:100084
Email:chemeng@tsinghua.edu.cn

Copyright © 2020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