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彭翃杰和本科生钟玲分别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特等奖学金。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于1989年设立,旨在表彰全面发展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的优秀学生,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

彭翃杰为化工系2013级直博生,师从魏飞教授、张强教授,博士期间从事高性能复合硫正极材料研究。针对硫正极容量衰减快、电子导率低等问题,彭翃杰开展了一系列前沿工作。他提出普适的锂硫电池自修复机制,以封面文章发表于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他量身定制了用于硫正极的纳米碳基材料,论文发表三年引用189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博士四年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含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16篇,ESI高被引论文9篇,ESI热点论文1篇,总引用超2600次。
彭翃杰在博士期间取得的优异科研成果,离不开四年如一日的阅读大量文献。他说读文献就像读小说,四年多里,每天浏览期刊20-30个,大约200-300篇文章,积攒了超过120G的文献。彭翃杰的科研故事鼓舞着清华学子从踏实勤奋从小事入手,积蓄大能量。
钟玲为化工系2014级本科生,来自云南省宣威县,2014年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自强计划”来到清华大学化工系。

钟玲在特奖答辩
钟玲的父亲在她半岁时就因一场重病离开这个世界。她的母亲仅仅只有初中学历,靠打零工供她上学。初到清华的钟玲,生活窘迫,不善交际,学业也很吃力。老师、辅导员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后,向她介绍了助学金、贷款等途径,帮助她解决了生活上的负担,学长学姐们也传授了很多方法和经验,钟玲逐渐适应了清华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学习从倒数变成了全系前20,第二个学期考到全系第一,三年总成绩专业第三。
在化工系的学习中,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加入张强老师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从读文献、学习基础操作入手,本科期间一作发表SCI论文。走出国门积极参与研修活动,曾受邀前往英国伦敦玛丽王后大学材料学院Magda教授课题组、特拉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严玉山老师课题组进行短期交流学习。
钟玲在特奖答辩上说道“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但只要自强不息,终究会天道酬勤,也能做得跟别人一样好。”她在清华的蜕变经历感动了许多人,也为千千万万个寒门子弟树立榜样,激励奋进。